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重要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数字化战略要求,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作用,本场南方教研大讲堂通过聚焦人工智能环境下新道德、新伦理、新素养的建构,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思政课改革创新、一体育人的策略两个层面的问题,探索人工智能环境下思政课教育的新内容、学生思政素养的新内涵、思政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深入推动思政课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活动主要针对当前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存在的学段衔接不畅、师资协同不足、技术赋能薄弱等问题,依托广东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建设项目(深圳),广东省初中、小学校(园)本教研建设项目(深圳宝安),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项目(南方科技大学-宝安教科院),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大思政课视域下区域推进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合实践研究”“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赋能大思政课育人实践研究”等平台和研究课题发挥人工智能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资源统整、课程连接、教学分析、协同教研等方面的优势,展示深圳市宝安区“纵向衔接不断层、横向融合有特色、技术赋能增实效”的思政一体化建设新样态、新格局、新成效。 本场活动由成果交流、教学展示、教研沙龙等具体环节组成。介绍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赋能区域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成果;教学展示以“行走的思政课”方式,展示小学、初中、高中三节思政课例拓宽思政课时空边界的策略;教研沙龙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和不同教育工作者视角,围绕“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思政课教学变革、教师角色转型与育人体系升级”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王凭慧,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航空航天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深圳市先进航空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王凭慧院士长期从事航空航天领域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工作,历任长征火箭公司总工程师、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曾担任多个重大项目的负责人,主持完成了无人机等多项囯家项目的研发设计和工程研制。著有《科技项目评价方法》等多部专著,取得多项发明专利,获得中国航天创新奖和中国航天基金奖等荣誉。 穆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技术教育分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委会委员等。从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多模态智能学习分析、信息科技课程与教学等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科技项目二级课题、教育部虚拟教研究室研究课题等。近五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课题、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体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广东省教育厅委托课题等纵横向课题10多项,发表高水平中英文论文近30篇,作用研制组组长组织编制《广东省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和《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钟守权,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副主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兼任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多次接受《半月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电视台等媒体专访,在《光明日报》《南方日报》《人民教育》《中小学德育》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学科德育、课程思政与大思政课辨析》《讲好学科德育,合力构建大思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若干关系与连接策略》等三个专题讲座收录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库。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课程政策文件多件,主编国家和广东地方教材多套。2021年荣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唐雪梅,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校思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专门教育教研员。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基地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思政研究员,主持国家级、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和主编地方性教材读本多本,在《中学政治教育学参考》《中小学德育》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首创的道德与法治“价值体悟”教学模式获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被中国教育新闻网、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陈泽涛,汕头市潮南区中学政治教研员,倪史标名教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曾获潮南区优秀班主任,指导青年教师获得汕头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发表多篇教育教研论文,在《中小学班主任》发表论文,多次命制区模拟考试试题,开展区域专题讲座多次。潮南区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团成员。 杨红斌,深圳市宝安区教科院高中政治教研员。广东省中学政治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宝安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主持多项省、市重点课题的研究,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辅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李欣庭,深圳市宝安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在读),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宝安区学科名教师,2021、2023广东省“铸魂工程”专项课题主持人、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中职思政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主持人,曾荣获广东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初中道德与法治组一等奖第一名、广东省思政政治课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典型案例,深圳市区域推动思政课创新实践案例一等奖第一名等30多项教学竞赛和荣誉,出版著作及参编地方性读本多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邓秀娟,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曾获深圳市、宝安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宝安区首届十佳思政教师,区优秀教师,区优秀共青团干部,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市区级思政课题研究,在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发表论文,在市、区各级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等荣誉。 刘红梅,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海乐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教育学硕士,广东省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小学思政工作,曾荣获“全国创新名校长”“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优秀工作者”“广东省先进女职工”“广东省家长学校优秀校长”“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深圳市五一巾帼标兵”“宝安区优秀校长”“宝安区三八红旗手”,宝安区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宝安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持人。始终坚持中小学思政课一线教学,曾获得广东省“学科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一等奖”和“宝安区十佳思政课教师”奖项荣誉,思政课例入选“学习强国”平台,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共9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出版著作《中小学行走的思政课》,在国家、省、市、区思政教育学术活动作报告共30余次。 陈宇笛,深圳市福永中学办公室副主任、大队辅导员,宝安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区道德与法治兼职教研员,区道德与法治学科“薪火计划”成员,区“雏鹰计划”专业导师,曾获宝安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区十佳思政教师、区优秀教师等荣誉15项;获全国第二届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研讨会案例征集活动一等奖、2024年广东省基础教育精品课、深圳市中学道德与法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奖项41项;主持和参与各级课题7项,承担公开课10次、讲座12次,参与编写教材和书籍7本,发表论文4篇。 刘胜男,深圳市西乡中学高中部思想政治课教师,硕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先后获评宝安区教坛新秀,深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主持区级课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时政关注与解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执教课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获评2024年度教育部“部级精品课”。 王文慧,宝安区航城学校道德与法治科组长,宝安区“薪火计划”项目骨干教师、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兼职教研员、区教学先进个人,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大思政课视域下区域推进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核心成员,曾获深圳市教育“双融双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比赛一等奖,深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先后多次执教省级公开课、市级说课,获区级以上教学和课例类奖项30余项,主持市级课题1项,参与多项省市课题研究。 宋一萱,深圳市宝安小学(集团)宝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先后获评深圳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宝安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兼职教研员、区十佳大队辅导员、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参加市、区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辅导员岗位风采大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交流活动、课程育人能力大赛、微课大赛等比赛获奖十余项。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多次承担省、市、区级公开课和讲座分享。


